2028年或迎倉儲智慧爆發斑馬技術:近六成決策者計畫部署RFID

閱讀 : 4045發佈時間 : 12/05發佈人:巴庫德

2023年,正值無線射頻辨識(RFID)技術發明50週年,如今已成為倉庫及其他產業第一線工人提效減量的利器。


11月23日,數位解決方案供應商斑馬技術發布2023年《全球倉儲願景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研究結果顯示,58%的受訪倉儲業決策者計劃在2028年前部署RFID技術,提高庫存可見度並減少缺貨。也就是說,未來5年內,RFID讀取器和固定式工業掃描解決方案會進入大多數倉庫,以更好地追蹤資產、工人和貨物。


在中國,特別是要應付雙11、618等網購高峰,為了避免「爆倉」、退貨量劇增等壓力,大多數電商核心倉都會做好自動化、數位化、智慧化部署。斑馬技術大中華區技術總監程寧表示,中國倉儲產業自動化水準在全球領先,但高度集中,主要涵蓋核心倉、大倉,未來智慧化應用將向邊緣倉逐漸覆蓋。

退貨是倉儲業的最大挑戰

根據斑馬技術2023年《全球倉儲願景研究報告》,庫存不準確和缺貨仍然是倉庫生產力面臨的重大挑戰,那麼最大的挑戰是什麼?近一半受訪的決策者(全球為47%,亞太地區為40%)認為退貨管理是最大的營運挑戰。而最好的解決之道是現代化、數位化、智慧化。

報告顯示,全球73%的受訪決策者已經或將要加速現代化項目,亞太地區也已達69%。程寧說:「退貨量的大幅成長與過去幾年電商履單的成長趨勢相吻合,這要求供應鏈各個環節都要進行變革,也意味著必須利用技術解決方案來處理退貨,提高靈活性、庫存可見性和預測需求,以提高效率並實時做出更完善的決策,從而實現業務現代化。”

對於倉儲產業來說,在適應電商消費者需求的同時,也面臨提高績效的壓力。全球82%的倉儲業從業員工和76%的決策者都認為,自身需要更完善的庫存管理工具來提高準確性,以確保庫存盤點不出錯且及時。為了解決這些問題,91%的受訪決策者表示,計劃加大技術的投入,以便在2028年前提高整體供應鏈的可見度。

 

自動化提高庫存可見性

那麼如何順利實現在2028年前提高供應鏈可見度?透過倉庫自動化強化第一線員工能力,實現優化營運的同時提高員工士氣。報告顯示,半數以上的受訪決策者計劃於2028年前在自身設施中部署機器學習(全球為52%,亞太地區為57%)和預測分析軟體解決方案(全球為59%,亞太地區為63 %)。

Interact Analysis近期的一項研究顯示,儘管最近對自動化專案的需求有所放緩,部分原因是倉儲建設減少,但這一需求預計將在2024年恢復成長。

斑馬技術的報告也發現,約七成受訪決策者已經或計劃在2024年前實現工作流程自動化,以此為倉庫員工提供支持,並將他們轉向更以客戶為中心的高價值任務。近半數決策者認為自動化可以降低人工揀選的工作量,減少訂單錯誤並縮短週期時長,從而提高員工的效率和生產力。同時,約八成受訪倉庫員工都認為採用自動化等更多技術可以幫助他們達成甚至超額完成生產力目標。

 

此外,技術和自動化在提高生產力的同時也能提高員工士氣。八成受訪的倉庫員工認為科技工具和自動化讓他們感到更有價值。同樣,八成以上的受訪決策者一致認為,更多實施倉庫技術(包括機器人和設備)將有助於吸引和留住員工,這在勞動力短缺的情況下尤其重要。

永續營運成重要決策依據

決策者選擇解決方案的依據是什麼?這些解決方案能否幫助其建立可持續的運營,而這背後的驅動力主要來自於法規、能源成本或短缺,以及客戶、工人和投資者的期望。例如,全球77%的受訪決策者專注於減少排放和廢棄物,84%的受訪決策者認識到透過倉儲技術解決方案以更大限度地延長電池壽命的重要性。這些觀點在亞太地區也得到了回應,分別有74%和78%亞太地區的決策者在上述兩方面產生了共鳴。

如今決策者優先考慮的其他永續發展要素包括:確保準確的行動裝置更換時間,連接能源監控軟體以更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提供回購和認證翻新或循環經濟計劃,以及使用可重複利用和可回收的材料。除自身營運外,全球81%的受訪決策者也表示,技術供應商在業務營運中採取永續發展措施也非常重要。

歸根究底,倉庫營運必須持續落實彈性策略以避免效率低下,保護資源並為員工提供績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