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造如何突圍3D打印3.0時代?

閱讀 : 4735發佈時間 : 11/25發佈人:巴庫德

2012年,3D打印最熱;2013年,機器人最熱;2014年,工業4.0和智能製造最熱。 2015年,什麼最熱呢?
可能是谷歌機器人、可能是谷歌無人駕駛汽車,也可能是我們的3D打印……
不管具體是什麼最熱,3D打印、機器人、智能製造都將是未來科技發展永恆的主題。最近,谷歌無人駕駛汽車、谷歌機器人都取得了不少技術突破。谷歌無人駕駛汽車已經安全行駛100萬公里,無安全事故,說明未來無人駕駛技術將逐漸成為可能。不過,無人駕駛,不是目的,只是科技創新的一個方向而已。無人駕駛雖然很方便,但不會替代傳統的有人駕駛。畢竟開車有時候也是一種難得的樂趣。谷歌機器人超過了過去所有四大機器人的技術和水平,人形機器人是迄今為止最靈活、最具有人性功能的機器人。
未來幾年,無人駕駛汽車、人形機器人、3D打印,作為智能製造的發展方向,將會成為新的常態。
無人駕駛汽車將在未來10年左右趨於成熟,並將引領未來智能汽車產業發展新的方向。現在我們通常所講的“機器人”,其實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機器人,還停留在“機器”階段,並不具備人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行動能力。而未來的機器人,則不僅是機器,還將被賦予人的更多智慧。智能機器人在不久的將來將成為熱點,可以參與人類從事更多、更廣泛的活動。
3D打印將不再僅僅打印一些玩具、禮品、模具模型,打印各種功能性產品將不再受到材料、穩定性、精密度、時間等因素約束。未來10年,在智能製造的大背景下,我們幾乎看不到3D打印機的影子。 3D打印將不再僅僅是一台台打印機的客觀存在,而是一個個開放式服務平台的一部分。
智能製造的實質還是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結晶,是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雲計算技術、智能材料技術的深度應用與突破。
智能製造沒有終點,只有起點。而智能製造在部分領域,已經開始。人類社會在10年左右將基本進入到智能製造時代。
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智能材料,都是傳統製造技術轉型升級的必要工具和輔助手段。
有了互聯網,就產生了物聯網,產生了工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服務互聯網、金融互聯網,其實質還是互聯網的深度滲透和行業細分,不是互聯網實質的改變。
3D打印能夠打印出立體物品僅僅是第一步。能夠打印出功能性產品則是第二步跨越,能夠與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智能材料、人工智能技術等其他先進技術融合發展,成為眾多智能服務平台的一部分,具有語音識別、信息處理的能力,則是第三步跨越,也就是3D打印的3.0時代。
3D打印的特性決定了它不是一項替代性很強的技術,因此,3D打印的發展不可能沿襲傳統製造業的老路——生產設備賣設備——那條道路顯然是走不通的。目前,3D打印的商業模式單一,需要引起業界的高度重視。
建設更多開放式應用服務平台是有效打開3D打印應用服務市場的不二法寶。 3D打印成本普遍太高,設備商和材料商將成本風險轉嫁給廣大用戶的模式需要不斷調整。設備商、材料商和配套服務商如何联動起來,建立戰略聯盟,讓用戶成本降低、風險減少,是必然趨勢。只有用戶真正得到實惠,行業發展才有希望。
3D打印產業發展的關鍵在應用,未來誰最先打開3D打印的應用市場,誰就有可能引領未來3D打印產業的發展。
2014年11月9日,我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首屆世界3D打印大會美洲峰會上第一次提出了“迎接3D打印3.0時代”的概念:3D打印作為一項前沿性的先進製造技術,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並成功應用到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一代3D打印機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主要是以能夠打印模型為主,到了後期以開發模具為主,逐步演變為快速成型。第二代3D打印機是在最近幾年由快速成型發展到能夠打印出高精度的功能性產品,並在航空航天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第三代3D打印機可能在未來10年誕生,是在智能製造的大背景下,將3D打印技術與物聯網技術、大數據、雲計算、機器人、智能材料等其他諸多先進技術結合,成為若干智能製造平台上的某個部分。
整體來看,3D打印技術2.0時代遠比1.0時代成熟很多,無論是技術層面還是材料、成本、可操作性、應用面等各個方面都有大幅改善。但是,我們不可否認的是,智能製造已經成為未來製造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傳統技術和傳統產業與互聯網、物聯網、地理信息網的融合更加緊密。
在智能製造時代,個性化定制服務將成為一種常態,各種生產要素與資源要素的整合將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3D打印3.0時代將在未來智能製造過程中發揮重要的引領和支撐作用。
技術進步和創新將是一個長期的業態,今天我們不能停滯,明天還要更加努力!希望我們全球3D打印行業攜手合作,抱團發展,共同推動3D打印3.0時代的來臨!